何平:【凡人琐事】老年学书感悟与思考四则(之三、四)
【凡人琐事】
三、关于老年人学书特点之分析
“光阴荏苒,日月如梭”。老年人一朝退休下来,都会有“失重”、“失速“的感受。是一下子“爬窝”,还是另觅“柳暗花明又一春“呢?这是摆在每一位刚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面前的一道课题。以金陵老年大学书法系为例,该系共开办33个班 ,学员1350多名,其中女学员600多名。笔者以本班学员构成分析得出,其老年人学习书法有以下6个显著特点:
1、退休“转岗”有热情。许多老同志当年囿于工作,没有时间和机会好好学习书法,追求自已的“钟爱”。如今“解甲归田”了,天赐良机,他们便立马选择进老年大学学习。多数人是同道者介绍引荐。其中退休人员占85%以上,女性学员约占1/3。他们学习的热情普遍比较高,信心也比较足。但勿庸讳言,也有极少数学员是抱着玩玩和消遣的心态入伍。这是老年学书群体的思想基础。
作者作品
2、时间充裕有保障。这些人员时间相对宽裕,且自由支配度较高。他们大多是家庭权威人士,每周学习1一2课时间完全有保障。他们普遍坚持在家天天练习,从不间断。有的学员每天临池七八个小时,更有甚者达十几个小时。学霸史宪文同学出国旅游还“四宝”同行,笔耕不辍。
3、文化素养有基础。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高,不少是“老三届”或“五大”学员。他们热爱国学,热爱书法,平时就喜欢写写画画。有的具有一定的书法基础,是原单位的“小秀才”。还有的曾任单位领导,政治文化素养较高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崇尚高雅,不媚低俗,喜欢书香。经过老年大学老师系统地讲授和自已的刻苦学习,进步都非常大。有的简直是判若两人。
4、经济开支有财力。他们普遍享有退休保障(在职学员均从业工作),他们还有的是民营经济的“掌门人”。因此,对于“文房四宝”的正常投入和消费,基本上是不太吝啬的。有的学员一次性囤纸数千元。为了追求高品味,创作高质量,舍得投入在所不惜。为顺利学习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。
5、学习交流有平台。书法班学员中可谓人才济济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,相互交流,推动课后消化吸收。近3年来,在班长黄宁萍的带领下,我们楷试班和行试班分别建立了班级微信平台,将老师授课,作业评点和课后交流搬上了“第二课堂”。形成了寓教于学,你追我赶,比学赶帮超的浓烈学习氛围。这一做法获得了学校的赞许。
6、自娱自乐有“圈子”。老有所养,促进了老有所学,老有所学,又催生了老有所乐。书法班学员们通过翰墨的薰染,提高了审美层次和精神追求。他们不打牌来不搓麻,常伴翰墨度闲遐。追求高雅有品位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在学书的过程中,他们有付出,有收获,亦有喜悦。不少同志已成为亲朋好友中的“名人”和偶像,进一步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。笔者先后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,获得金陵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;南京青奥组委会“奉献青奥”书画作品捐赠证书。在曹老师的带领下,参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“我为幸存者送福字、贺新春”活动,灵谷寺“曹奎童师生书法展“。其作品先后多次在学校和班级参展并获得好评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我们楷(行)试班学员们获得了沉甸甸的硕果。曹老师书法教改经验获得了学校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好评,并上了校刊和省市媒体。全班有9人光荣地参加了省市书法新人展、南京市庆祝“改革开放40周年“书法作品展。湧现出了杨国红、黄宁萍、史宪文、王巨昌、蔡肇基、赵发友、姜虹、李之芳、张宗和、陈兆稼、朱向东、苏玉铃等一大批学习达人。通过课堂和社会大舞台,使大家因书结缘,因墨成友,有效地丰富了大家绚丽多彩的退休生活。
四、关于老年人学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
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,老年人的再学习与精神文化健康课题日显突出和重要。结合几年老年人学书的经历和体会,感到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思考和探讨。
一是学习目的要明确。老年大学是人生的第二驿站,晚年幸福的课堂。能够成为其中一员,本身就是一种乐事,同时也是一种享受。因此,每个学员应心怀感激与感恩,珍惜难得的机会,抱着“健康、充电、提高,娱乐与传承”的心态投身学习。
要认清自我角色,明确学员身份,卸下曾经的“光环”,端正学习态度。要克服纯“消遣”和“玩玩“的消极思想,以老骥伏枥,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,做到“坐得住,学得进,真用功,有收获“,从而实现学习初衷。
二是学习内容要循序渐进。老年人自身特点表现为:年纪大,阅历广;见识多,经验足;接受快,记忆差;事情多,有点忙。因此,老年教学要坚持因人施教,有的放矢。书法作为精神文化产品,有其特殊性、艺术性,可以说是属于“阳春白雪“。鉴于学员经历各异,水平参差,基础不一。所以,在书法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总原则,注重做好“三基”工作:即打基础领进门;教真法练好基本功;,抓宣传普及书法知识。切忌贪多求快,急功近利,标准过高,难度过大。防止部分学员“消化不良”,从而望而生畏,或者中途掉队辍学。
三是要倡导淡泊明志,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。老年人学书法的目标定位应该是:“提素质,远功利,找快乐,做榜样”。提素质就是提高自已的文化艺术素养,争做文人雅士。远功利,就是要摒弃功利市侩色彩,不刻意追求成名成家。找快乐,应该是老年人学习的应有之义和落脚点。做榜样,则是给子女晚辈放样子,为人师表,活到老学到老,通过潜移木化的影响力,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接续工作,带动和营造家庭浓烈的书香氛围。在学习上要鼓励先进,但要防止过度攀比;要倡导勤学苦练,但要防止自我加压,自我“摧残”;要注意劳逸结合,做到科学地快乐地学习。若能如是,则善莫大焉,功利天下。
四是对“尖子生”要开“小灶”,供“特食”,加强重点培养,注意挖潜提升。学校可组织书法社团,将各届优秀学员吸纳为社员,为其提供和创造专业交流、创作成长的平台和园地。同时,也可作为学校的“种子选手“,代表学校参与书坛笔会、展览和社会公益活动。一来可以扩大影响力,提升学校美誉度;二来也为“种子选手“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与空间。此乃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实事。目前,杨国红、曹奎童老师正在进行有益的偿试,这无疑是可喜可贺的。
此外,作为“种子选手”,在潜心学书的同时,最好还应抽空看点历史和古典诗词歌赋,以增加阅历和涉历,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。磨刀不误砍柴功。相信在充电的同时,对提升自身书法创作水平也定会大有裨益的。
笔者为金陵老年大学书法系曹奎童任教2014楷试班、2016行试班、创作班学员,2018、9、20匆草。本文曾节选刊登校报。今特转发《西乡情韵》,以期于同道文友分享!
作者于南京
癸卯小寒节
作者简介
何平,男,中共党员,大学文化。军旅16载,曾任连长、副营长,师、军司令部军务、作训参谋。转业回如先后任检察官、组织人事干部、保险公司党组书记、经理等职。其热爱学习,勤于笔耕。退休后客居南京,就读金陵老年大学,喜好翰墨,常有文稿、诗词散见于报刊等媒体。
《西乡情韵》温馨提示
一、所投稿件必须是本人原创,并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。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,由作者自行负担。
二、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、国家安定的内容。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、隐私权等合法权益,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。
三、平台编辑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,可能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,如果您不同意修改,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。
四、体裁以诗歌、散文(含随笔、杂文、书评等)、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。投稿时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(可含生活照一张)。
六、投稿后十日内如无采用通知,作者可自行安排。
七、投稿前,请务必添加主编微信。微信号h625518wl;邮箱:631927364@qq.com.